话题一:您如何看待如今中国的PLC市场?
选择国产PLC行业分析
现在国内用户普遍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控制系统完全不考虑国产PLC,虽然国产PLC存在价格低的优势,但是像轧钢和饮料生产线等这些对控制系统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国产PLC的价格优势已经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因为如果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止,损失的将是上百万或是更高,因此这些用户不会冒这样的风险使用国产PLC,短时间内用户的心理还没法改变,而对可靠性要求不是很高的行业,如供水、污水处理、除尘等行业,大部分用户还是乐意使用国产PLC。
加大国产PLC在软件上的开发力度
通过对使用和没有使用过国产PLC的国内用户访谈可知,他们普遍对国产PLC硬件比较放心,但是对国产PLC软件不是很满意,国产PLC软件无法满足复杂的控制。
加大国产PLC在行业的宣传
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国内用户在质量达标能满足要求时首选国产PLC,这也是国产PLC的一个优势,但是当真正决定使用国产PLC时,很多用户不知道哪些国产PLC比较好,有时也不知道怎么使用国产PLC,这就是国产PLC宣传不够所造成的,因此需加大宣传。
先从一两个省份开始推广,再逐步扩展出去
受限于国产PLC厂商的规模,因此国产PLC厂商可以选择集中经历在一两个省份进行产品的推广,在这些地区稳定之后,在逐步向全国扩展。
专注于行业,培养行业用户
这是和国产厂商自己的产品和研发能力有关的,因为国产PLC厂商没法像国际厂商那样有那么齐全的PLC系列,这样自然限制了其发展的行业,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同时做好几个行业,现在国产PLC厂商呈现的是一种多而杂的状态,很少有固定的行业,因此在用户忠诚度方面不如国际厂商,在某一个行业做好之后,会培养出自己的行业用户,这些用户就会自然而然推广国产PLC。
掌握核心技术国产PLC走出夹缝
国产PLC厂商一直在向国际大品牌学习,因为在这个领域,国内品牌毕竟是后来者,品牌影响力不够,积累的行业经验也有所欠缺,但国内品牌依然存在优势——价格合理、服务响应迅速、灵活性强。虽然国内品牌只能在夹缝里生存,但能从石缝中蓬勃而出,那么国产品牌就能闯出一片天地。中国民族品牌PLC的成长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由于之前国内的PLC技术并不十分开放,许多PLC企业没有工程应用经验,而更多的则是由于企业在资金、信心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国产PLC品牌没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品牌之战
如今中国的PLC市场上有许多品牌,但是比较有影响的不多,施耐德是口碑最好的一个。可是面对中国庞大的PLC市场,其他品牌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不论是从设计、制造、价格、服务......各方面都在急起直追,也给了广大各层次用户更多选择。所以如今的中国PLC市场还不能说是施耐德一家独大,好品牌也要有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和各层次用户(包括潜在用户)在方方面面的契合度,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PLC市场发展多元化
目前国内PLC技术发展迅速,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发展势头良好。而PLC技术也逐渐成熟稳定。目前的发展正在朝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需求更加专业化可定制化的路线前进。当前,以太网应用非常广泛,与工业网络相比,其成本非常低,为此,人们致力于将以太网引进控制领域。目前的挑战在于1)硬件上如合适应工业恶劣环境;2)通讯机制如何提高其可靠。以太网能否顺利进入工控领域,还存在争论。但以太网在工控系统的应用却日益增多,适应这一过程,各PLC厂商纷纷推出适应以太网的产品或中间产品。
PLC借物联网技术大规模应用快速发展
从智能安防到智能电网,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产业,物联网正四处开花,悄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近两年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外经济复苏疲软的影响,PLC的市场规模呈急剧下滑的趋势。而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相关文件于今年正式出台,受物联网及智能电网的带动,PLC行业将反弹,实现快速增长。物联网的发展建设涵盖更加广阔,PLC作为目前信息采集、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势必将在物联网的建设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这也是促使PL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从而适应物联网的高速发展。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未来智能电网的投资重点,预计至2020年国网在用电和通信信息平台总投资1084亿元、465亿元;同时我国在实现模块与设备制造全球领先的道路上必然追求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工信部规划元器件的国产化率要达到30%。PLC作为智能电网的主要通信方式,必然在信息采集设备中实现标配,而国外需求更将加速国内PLC行业的增长。
PLC市场将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随着“十二五”提升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制造的提出,业内预计PLC市场将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发展息息相关,这些新兴技术推动着PLC不断向前。作为目前信息采集和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PLC势必将在物联网的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而高密度、高效率、互通性和更突出的稳定性也是PLC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