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您如何看待如今中国的PLC市场?
铁路系统的PLC应用将扩大中国的PLC市场
在铁路信号系统、铁路专用车辆检修流水线、铁路调度监督系统、铁路供水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中需要大量PLC,必将扩大中国的PLC市场。
未来PLC的通讯性能必将加强
我就觉得PLC的通讯能力有很大的潜力(相对于IT),而且各种PLC通讯之间还有很大区别,慢慢的看到PLC的通讯能力在加强,而且速度也在加快(工业以太网越来越普及),包括无线远程的通讯都开始变得常见了,我想,未来的PLC应该在PLC之间、PLC与其他设备间的互通互联应该更加方便,这个也是未来信息化的趋势!
军工需求
似乎目前中国军工企业订单不少,特别是外贸部分订单不少,生产单位的生产线对自动化控制需求旺盛。有新建的,有旧有改造已适应更高生产能力的。这一块市场容量可观。
中国中小型PLC现状
我国PLC技术在中小型产品方面已取得较不不错的成绩,但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则面临严重的不足,这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通病。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PLC市场规模及增长变化趋势增速下滑原因分析受OEM行业低迷影响,小型PLC下滑非常明显,大型厂商甚至出现30%以上的下滑。今年PLC的销售量虽与去年持平,但是由于价格的下跌致使销售额明显下降,PLC的单品价格现在只有去年的1/4-1/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初步估计目前在我国本土销售的PLC总量为30~40亿元人民币(不含随进口主设备配套的PLC),年增长率为15~20%。
中国小型PLC的现状
如今,中国PLC市场占有情况大致为小型PLC市场以欧系及日系为主,中型PLC则是西门子一枝独秀,大型PLC则西门子、罗克韦尔、施耐德三家产品为主。大家可以看到,PLC产品的主流还是外资品牌为主,国内虽然已有和利时、台达公司等推出各自PLC系列产品,但是竞争情况而言,暂还居于劣势,不利于产品市场的开拓。
国内PLC的现状和未来
PLC 几个特点:(1)使用方便,编程简单;(2)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3)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4)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5)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6)维修工作量小,维修方便。 正因有如此多的特点及优势,使PLC产品愈发受到用户的关注。近年来,PLC技术的发展不断进步,其不仅在控制功能上有所增强,功耗和体积也在减小,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编程和故障检测更为灵活方便。与此同时,随着远程I/O和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以及图象显示的发展,使PLC向用于连续生产过程控制的方向发展,成为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一大支柱。 目前,全球拥有200多家PLC生产厂家,400多品种的PLC产品,按地域可分成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三个流派产品,各流派PLC产品都各具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国内PLC应用市场仍然以国外产品为主,这与PLC在中国的起步较晚不无关系。然而,国内的PLC厂商在开展业务时也存在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比如成本优势、服务优势、响应速度优势等。 尽管国产PLC在中国PLC市场所占份额很小,但只要国内有实力的厂商下定决心,仔细分析自身的劣势和优势,充分利用各方有利资源,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国内PLC厂商一定能够在PLC领域有所作为。 未来,市场需要更快速、更强大、更高效的PLC,以适应不断扩大的高端市场。PLC正逐渐向网络化、模块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PLC专业化的程度也会加强,市场广阔。
中国PLC市场现状
国内厂商势力尚浅,国际品牌纵横市场。在排名前十PLC厂商格局中,西门子、三菱分别排居第一、第二;罗克韦尔自动化因在市政和城市基建方面显着成效位居第四,稍微逊色欧姆龙。PLC大型市场方面,罗克韦尔自动化、施耐德、西门子牢牢把握中国国内市场,国内品牌尚未建树;PLC中型市场方面,西门子依旧一家独大,占据市场近半壁江山,但罗克韦尔自动化增长迅速,后期发展情况可拭目以待;PLC小型市场方面,由西门子、三菱、欧姆龙占据国内一半的市场,台达作为后起者,发展迅猛。
如今中国的PLC市场---群星逐鹿,大浪淘沙
如今中国的PLC市场---群星逐鹿,大浪淘沙。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残酷的市场比拼的技术、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备品备件等。谁能迎合用户的需求,谁终将赢得中国的广阔市场。
plc发展5
五是编程语言多样化 在PLC系统结构不断发展的同时,PLC的编程语言也越来越丰富,功能也不断提高。除了大多数PLC使用的梯形图语言外,陆续出现了面向顺序控制的步进编程语言、面向过程控制的流程图语言、与计算机兼容的高级语言等。多种编程语言的并存、互补与发展是PLC进步的一种趋势。 我们一同简略回顾PLC一路走来的历程,分析在中国所处的现状,展望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我们同所有开发生产PLC、受益于PLC的人们一样,乐于见到PLC在未来的年月里,有更稳健的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尤其希望看到中国的PLC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和应用市场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