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五:对于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您有何见解?


  • zhuhaijun

    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将促进PLC市场的繁荣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将促进PLC市场的繁荣。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2/01)| 回复

  • zhuhaijun

    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物联网与无线技术

    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于物联网与无线技术的有机结合。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2/01)| 回复

  • antaizhaobiao

    充分利用前沿技术

    目前网络技术发展不可预测,任何技术发展趋势似乎都要借助于网络。施耐德产品也不例外,请关注无线网络技术在生产现场应用。例如在大量已经装置变频设备场合,如何屏蔽谐波干扰?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2/01)| 回复

  • flowerhuanghua

    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PLC的未来发展不仅取决与产品本身的发展,还取决于PLC与其它控制系统和工厂管理设备的集成情况。PLC通过网络,被集成到计算机集成制造(CIM)系统中,把他们的功能和资源与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技术、个人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分层软件系统结合起来,在工厂的未来发展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1/01)| 回复

  • xym050506

    通信技术需加强

    未来的PLC在通信技术方面将融入高端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以适应各种智能控制的需要!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19/01)| 回复

  • tygsky

    国产pLC举步维艰

    在目前环境下开发通用PLC的技术不难突破,但抢占市场需要大量财力和人力资源投入。在市场已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稳固瓜分的今天,走这样的路线似乎事倍功半。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18/01)| 回复

  • tygsky

    小型PLC国产化

    在PLC产品谱系中,小型PLC是最有可能首先实现国产化的,环顾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不难发现,小型PLC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所有国内企业应该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市场。相信几年之后,国产PLC一定会以合格的挑战者身份与国际品牌同场竞技。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18/01)| 回复

  • zxcasd1.

    未来PLC技术的发展

    1、外观: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 2、性能:更快、更可靠、更智能、更多功能 3、通讯:开放化、网络化、无线化 4、使用:傻瓜化 5、价格:大众化 6、应用:社会化,涉及工业、民用等各个领域
    赞(1) | 评论(0) | 最后回复(16/01)| 回复

  • cntszxb

    统一编程软件

    对于施耐德PLC而言,首先要实现的是统一编程软件,尽快将旗下所有PLC产品,使用一个编程软件进行编程,新软件应该能导入以前软件所编写的程序。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15/01)| 回复

  • 瑞雪照丰年

    施耐德plc编程软件

    施耐德plc编程软件是施耐德电气自动化的核心产品,它是新一代软硬件自动化平台。其全新的独创设计缩短了开发时间,处理器的灵活性可以实现更高的性能。基于开放性以及对工具的协同式应用,Unity 在软件开发和控制系统运行上达到了更高水平,它将生产率的提高放在首位。
    赞(1) | 评论(0) | 最后回复(14/01)| 回复
共:242, 18 / 25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话题导航
话题一:您如何看待如今中国的PLC市场?
话题二:您如何看待嵌入式PLC的发展前景?
话题三:在未来的控制系统中, 开放性、安全性、稳定性和 可靠性这些需求如何同时得到满足?
话题四:随着数字化工厂的不断推进,您认为未来的PLC 新一代产品,还将进行哪些功能创新?
话题五:对于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您有何见解?
2003-2025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
All content copyright ® 2015 Beijing Contro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只有会员登录后才可积分换奖品哦!立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