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一:您如何看待如今中国的PLC市场?
国产品牌要自强
国产PLC品牌越来越多,主要仿造欧系,日系的构造,甚至有些软件都可以通用。 如此没有优势的产品,就算价格再低,也发展不起来。
国产PLC还需要继续努力
国产PLC现在呈现一种混乱场面,厂商众多但是都没有形成气候,现在在国内做的比较好就是台湾的台达、永宏、丰炜和大陆的和利时、信捷、厦门海为等,台湾品牌都有十几年的历史,因此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国产厂商中台达生产的PLC占领国产市场第一的地位,2007年销售额超过1亿,依靠其强大的分销网络和PLC生产基地吴江的地理优势,使其在纺织机械和包装机械行业中占据优势,也使其在华东地区占据优势。
我国国产PLC份额很少
目前,中国PLC市场的95%以上被国外产品占领。国内曾有研究单位开发PLC产品,后因种种原因没有发展起来。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已有具有较强实力的公司开始拓展PLC业务,并在中国PLC市场有了一定声音,如和利时公司、德维森公司、安控公司。
施耐德PLC更加注重电力行业
中国市场上西门子,三菱和欧姆龙都是在中国市场上传统的供应 商,在很多领域占得了先机,相对应的是施耐德和LG这些后来者虽然市场 快速增长,但是距离先行者仍有一定的差距。某些品牌会侧重于一些行业, 如施耐德更加注重电力行业,罗克韦尔在冶金行业表现出众。 此外,国产PLC品牌发展得也很快,并夺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我国PLC市场品种繁多
在我国应用的PLC,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的品牌,呈现八国联军的态势,但从行业上分,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大中型集控系统采用欧美PLC居多,小型控制系统、机床、设备单体自动化及OEM产品采用日本的PLC居多。欧美 PLC在网络和软件方面具有优势,而日本PLC在灵活性和价位方面占优势。我国的PLC供应渠道,主要有制造商、分销商(代理商)、系统集成商、OEM用户、最终用户。其中,大部分PLC是通过分销商和系统集成商达到最终用 户的。
我所用过的施耐德PLC
施耐德优势是网络功能强,软件好用,方便。但现在新推出的软件有些怪异,但仍然是人性化设计。ab plc用的多,abb是变频器用的多。ab plc 与施耐德类似,但价格要高。国内用户不多。主要用在电厂。西门子是国内用的最多的,也是最规范的。优势是每一步设计都不能遗留。缺点就是不够人性化,太过死板。omron 三菱 是日本Plc,优势是小巧,精悍。但网络功能差。尤其是组大型工厂网时,太繁琐。
欧美PLC和日系PLC各有优势
单将应用方面,中低端(300点以上,1000点以下,少量总线通讯)应用,日系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软件方面(编程软件及PLC本身系统级应用)日系的使用起来都非常自然,可能是因为东西方人思维方式不同造成的影响。。。。。。但在高端应用方面(1000点以上,大量的总线,多任务,时效性强的任务)方面,欧系产品具有明显优势
施耐德 罗克韦尔 西门子 占领PLC大中型机市场
施耐德 罗克韦尔 西门子 占领PLC大中型机市场,小型市场被欧姆龙 基恩士 三菱等日资品牌占领。施耐德 罗克韦尔 西门子 PLC在大型工业控制场合优势明显。
在中国的PLC市场上有俄罗斯的产品吗
中国市场的PLC是世界的各个主流PLC的演示场合战场,PLC的生产厂家多,国内外PLC厂商的品牌竞争激烈,各有各的特点,国内使用的欧美日等外国品牌很多,然而,作为工业大国--俄罗斯,我却没有见到俄罗斯产的PLC品牌,是没有还是我孤陋寡闻?我有个问题:在中国的PLC市场上有俄罗斯的产品吗?希望有人能给我一些提示。
中国的PLC市场是否需要市场换技术
中国的自动控制市场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而不断膨胀,而国际上的各个PLC品牌都基本进入中国市场,这样造成了中国的PLC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但是国内PLC产品技术与创新不够,造成市场对中国本土PLC产品的直接感觉是:既有成本低、定制快、服务快的优势,也有制作粗糙,软件设计单一,缺乏国际竞争。那么为提高国产PLC的声誉,是否需要国产PLC与国外PLC厂商合作,用市场换技术呢?我想,其实我国的工业基础实力是不错的,差就差在创新和无国际化的视角。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市场换技术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