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一:您如何看待如今中国的PLC市场?


  • zhuhaijun

    软PLC的技术优势和发展制约因素

    1、软PLC技术优势 软PLC的硬件体系结构不再封闭,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硬件组成满足要求的软PLC。 传统PLC的指令集是固定的,而实际工业应用中可能需要定义算法。软PLC指令集可以更加丰富,用户可以使用符合标准的操作指令。 PC机厂家的激烈竞争使得基于PC机的软PLC的性价比得以提高。 传统PLC限制在几家厂商生产,具有私有性,因此很难适应现有标准计算机网络,常常是PLC与计算机处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中。软PLC不仅能加入到已存在的私有PLC网络中,而且可以加入到标准计算机网络中。这使得现有计算机网络的很多研究成果很容易地应用到PLC控制技术中。 软PLC的技术是基于IEC61131-3标准的,因此在掌握标准语言后开发就比较容易。 2、制约软PLC发展的因素 尽管软PLC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这项技术的实现需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其中主要是以PC为基础的控制引擎的实时性问题。软PLC首选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NT,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硬实时的操作系统。传统PLC具有硬实时性,正因为如此它才能提供快速、确定而且可重复的响应。而要让WindowsNT具有硬实时性,必须对它进行扩展,使得PC的控制任务具有最高的优先级,不因为NT的系统功能和用户程序的调用而被抢占。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实时性能加入到NT系统中去。比如,修改NT的硬件抽象层,或者NT与一种经过实用验证的硬实时操作系统组合。另外,WindowsCE等操作系统具有了NT在硬实时性方面所不具备的特性。在实际开发中也可使用其他的操作系统作为平台。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31/12)| 回复

  • zhuhaijun

    软PLC运行系统和应用特点

    1、软PLC运行系统 这一部分是软PLC的核心,完成输入处理、程序执行、输出处理等工作。通常由IO接口、通信接口,系统管理器、错误管理器、调试内核和编译器组成:①IO接口,可与任何IO系统通信,包括本地IO系统和远程IO系统,远程IO主要通过现场总线InterBus,ProfiBus,CAN等实现;②通信接口。通过此接口使运行系统可以和开发系统或HMI(或MMI)软件按照各种协议进行通信,如下载PLC程序或进行数据交换;③系统管理器,处理不同任务和协调程序的执行,而且从IO映像读写变量;④错误管理器,检测和处理程序执行期间发生的各种错误;⑤调试内核,提供多个调试函数,如重写、强制变量、设置断点、设置变量和地址状态;⑥编译器,通常开发系统将编写的PLC源程序编译为中间代码,然后运行系统的编译器将中间代码翻译为与硬件平台相关的机器可执行代码(即目标码)。 2、软plc的应用特点 应用特点为:①体现了IPC,PLC和DOC先进技术的集成。可充分利用PC平台上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使控制系统更具特色;②系统更开放,应用更方便。软件PLC通过自己开发工具提供的OPC功能和Active控件,既可连接Office软件,也可连接用VB,VC开发的软件;③基于PC+现场总线+分布式IO的控制系统简化了复杂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提高了通信效率和速度,降低了投资成本。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31/12)| 回复

  • zhuhaijun

    PLC中,应该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功能

    PLC中,应该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功能。数字信号处理的目的是对真实世界的连续模拟信号进行测量或滤波。因此在进行数字信号处理之前需要将信号从模拟域转换到数字域,这通常通过模数转换器实现。而数字信号处理的输出经常也要变换到模拟域,这是通过数模转换器实现的。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31/12)| 回复

  • 瑞雪照丰年

    中国的PLC市场前景如何?

    如果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基地还略有牵强,但是对于小型PLC而言,中国绝对是最大的OEM(机械类用户)需求所在。三菱的FX在本国默默无闻,在华却大放异彩;西门子小型PLC的50%以上都被中国市场消化,甚至专门推出了S7-200CN这样的本土化产品。三菱FX1N60MR-001的市场价格曲线如下图所示,小型PLC市场价格竞争和下降趋势之激烈(平均年度降幅达7%)。还有施耐德等等。。。在国外,机械的控制开始更多的采用中型PLC。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的存在,在整个PLC市场划分中,小型PLC的比例肯定是缩减的。如此重要的市场,可谓改变了一个系列产品的命运。追溯市场形成的历史和原因,大家可能都会想到所谓的“中国特色”——中低端机械制造的大量聚集和增殖。确实,这是这个市场的前身。不过放在今天,低端,已经不足以描述这个市场的特征了,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偏颇的描述。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30/12)| 回复

  • zhuhaijun

    PLC的未来发展前景

    单片机是一种芯片,在一定场合,配合外围电路,可以用来设计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大都用汇编语言、C语言等来开发嵌入式软件,可应用于各种领域。 PLC是一种可编程的控制器,相当于一种控制设备,主要用于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大都采用梯形图编程,也可以用组态软件。其特点是非常可靠。 在ARM出现以前,很多小型PLC是以单片机为CPU的,我曾经看过日本和德国产的PLC就是这样的。 应该说这两者有很大的区别,由于目前它们的应用需求都不少,前景都是不错的。不过单片机的使用偏于研发,PLC的使用偏于应用。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另一方面,PLC还必须依靠其他新技术来面对市场份额逐渐缩小所带来的冲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PLC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新技术的采用、系统开放性和价格。PLC技术展的最终趋势仍然是人们所争论的焦点之一。大多数人认为,PLC将会继续失去市场份额;更有甚者认为,在工业PC面前,PLC将会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但也有一部分人相信,一些特殊工业应用领域仍将为PLC提供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工业计算机控制领域,围绕开放与再开放过程控制系统、开放式过程控制软件、开放性数据通信协议,已经发生巨大变革,几乎到处都有PLC,但这种趋势也许不会继续发展下去。随着软PLC(SoftPLC)控制组态软件技术的诞生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SoftPLC组态软件和基于工业PC控制系统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得到增长,这些事实使传统PLC供应商在思想上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们必须面对现实,在传统PLC的技术发展与提高方面作出更加开放的高姿态。对于控制软件来讲,这是PLC控制器的核心,PLC供应商正在向工业用户提供开放式的编程组态工具软件,而且对于工业用户表现得非常积极。此外,开放式通信网络技术也得到了突破,其结果是将PLC融入更加开放的工业控制行业。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30/12)| 回复

  • power_hb

    双电源提高PLC可靠性

    采用双电源冗余供电,提高PLC的可靠性。在目前PLC控制的大型系统,如果PLC故障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故采用双电源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其可靠性。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8/12)| 回复

  • power_hb

    提高PLC稳定性,采用双CPU

    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可靠性,对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8/12)| 回复

  • myl10001

    远景PLC不看好

    市场太多了,PLC实现起来方便,国内国外产品太多了,目前比较好的有施耐德、西门子、AB等,我觉得国内也有不少不错的,但总体来说前景竞争激烈,看吧,毕竟有好多企业PLC部分被兼并的,我期待中。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8/12)| 回复

  • hgxmm123

    爱国货,支持国货PLC,才能促进中国PLC快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发展PLC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内有实力的自动化公司充分利用在市场、技术、行业影响和品牌等方面的积累,大力拓展PLC业务,使国产PLC早日成为中国PLC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但中国自主PLC与西门子、施耐德、罗克韦尔等世界知名品牌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中国的技术人员爱国货,支持国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PLC快速发展。
    赞(1) | 评论(0) | 最后回复(27/12)| 回复

  • zrx517697809

    小型PLC也要模块化

    现在大中型PLC基本都是模块化,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模块,但小型PLC在这方面还欠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赞(0) | 评论(0) | 最后回复(27/12)| 回复

    ytzidonghua: 小型plc功能越来越强,模块化用不到了
共:336, 29 / 34 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
话题导航
话题一:您如何看待如今中国的PLC市场?
话题二:您如何看待嵌入式PLC的发展前景?
话题三:在未来的控制系统中, 开放性、安全性、稳定性和 可靠性这些需求如何同时得到满足?
话题四:随着数字化工厂的不断推进,您认为未来的PLC 新一代产品,还将进行哪些功能创新?
话题五:对于PLC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您有何见解?
2003-2025经营许可编号:京ICP证120335号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2002318 服务热线:010-82053688
All content copyright ® 2015 Beijing Contro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只有会员登录后才可积分换奖品哦!立即   关闭